奋勇争先聚力强省建设,河南交出亮眼“成绩单”!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3/9/6 9:05:00

 

  新时代,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统筹布局,不断推动全省知识产权事业迈上新台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河南省专利授权量达到13.59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4574万件,分别是2012年的5.1倍、4.6倍;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174.6万件,是2012年有效商标注册总量的11倍;2012年至2022年,全省专利质押融资总额突破192.5亿元;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累计建设15家省级专利导航实验区,5家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7家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导航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近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共同领导下,河南省知识产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精神,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有序做好重点工作任务,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顶层设计“立柱” 筑牢事业基石

 

  做好顶层设计,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是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河南省正式获批建设国家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后,省政府先后印发了《河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关于印发河南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2016—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建立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政策体系。2020年10月,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引领。“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多次将知识产权强省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政府工作重要目标,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8年,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河南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系统机构改革,实现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2022年1月,《河南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十四五”规划》印发实施;同年8月,《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印发实施。此外,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推动设立省级专利奖,省政府出台《河南省专利奖励办法》,已连续开展了三届评审工作,对评审出的148项获奖专利项目给予了奖励。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机遇,也让创新驱动发展铆足了后劲。2022年,河南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164万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8件,是2012年的7倍;全省新增商标注册量达28.1万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174.6万件;拥有地理标志商标10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5件,8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合作名录。同时,河南深入做好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工作,全省111家企业成功入选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84家企业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复核,190家企业获评省级知识产权强企。“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明确了方向,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实现快速提升。”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保护运用“搭梁” 提升发展质量

 

  创新发展,保护先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始终是河南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成效的重要发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知识产权系统持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跨部门跨地区保护协作,先后建立省内十市执法协作机制、晋冀鲁豫四省十八市跨地区协作机制和华中地区专利执法协作调度中心,参与中部六省、黄河生态经济带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同时,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牵头会同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部门开展打击、防范、化解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各项工作,与省法院共同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与省检察院联合建立派遣助理检察官制度,维权援助工作站实现全省县区一级全覆盖。此外,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指导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3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平稳运行,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作用,做好海外维权工作。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成立,汝瓷、信阳毛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布局设立15家企业、行业协会工作站,与新加坡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年来,河南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已成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活跃的经济大省,河南省如何把知识产权运营渠道变得更加畅通,便成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获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专项支持8000万元,成功设立河南省首支规模为3亿元的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获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计划1亿元奖补支持;郑州、洛阳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分别获中央财政2亿元、1.5亿元资金支持。2012年至2022年,全省专利质押融资总额突破192.5亿元,惠及项目1000余个。在此基础上,河南支持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中国郑州(中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河南新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确定四批22家省级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河南累计布局建设郑州市北斗导航与遥感产业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等15家省级专利导航实验区。多年来,知识产权工作有力支撑了河南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今年4月,河南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进一步营造省局会商、省市联动、全域行动建强省的工作氛围,为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指明了方向。“如今,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未来,河南省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奏响中原发展最强音,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李铎)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